2019年度学校最美教师徐旭东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9-06-26浏览次数:121

徐旭东,中共党员,教授,济宁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及实验室主任、人体解剖教研室党支部书记。自1987年参加工作以来,始终把立德树人贯穿在工作中,坚守在教学一线,先后获得“优秀共产党员”“师德标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个人”“三育人先进个人”“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今年又获得济宁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是省级精品课程《局部解剖学》和省级成人教育《局部解剖》《系统解剖学》在线开放共享课程的负责人。

一、对党忠诚、勇于担当

从教32年来,他始终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始终怀着对医学教育事业的挚爱坚持一线从教。“党员干部,就是要乐于担当、敢于担当、善于担当。乐于担当,就是要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敢于担当,始终饱含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责任意识;善于担当,始终具备胸怀大局运筹帷幄的能力素质。”徐旭东如是说,也把这种理念践行于工作始终。

——2009年担任人体解剖学教研室主任和党支部书记后,此时的教研室基础比较薄弱,教学环境比较差,他推行的一些管理制度也曾遭受一些质疑和误解。但是他没有气馁,没有退缩,困难面前不低头,总是以积极的姿态、高昂的斗志来应对。通过耐心地做思想工作,凝聚起全体教职员工的力量,克服重重困难,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特别是在学校的一些重要时刻彰显了其勇于担当的本色。

——2019年太白湖校区建设过程中,经常利用周末往返日照与济宁两地,为新校区的人体解剖学实验室高标准地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特别是盛夏,顶烈日冒酷暑,查看实验室施工中的问题,及时提出建议,及时解决了实验室通风、窗口开设、实验室布局设计、排水等方面的问题,为实验室建设提高了效率和保证了质量。

——2010年从日照校区回迁北湖新校区期间,他充分调动全体人员的积极性,科学分工、合理调配,并克服高温酷暑等困难,圆满完成了人体标本包装运输,仪器设备安装、布置等工作,成为新校区唯一能正常开课的实验室。

——2011年又积极引进新型环保、对人体无毒无害的标本保存液,改善了实验室的教学环境,为保护师生的身体健康做出了很大贡献。

——2015年临床专业认证期间,细致解读认证指标,积极准备各种支撑材料,整理教学档案,现场解答专家提问,获得临床专业认证专家的好评,尤其是实验室教学、教学环境检查获得认证专家的高度认可;在准备过程中,更是以高度的主人翁态度和奉献精神,积极参与生命科学馆的设计、建设。克服时间短、任务重的困难,加班加点完成后期的布展、美化等工作,保证了生命科学馆能按期接受认证专家的检查,生命科学馆不仅获得认证专家的良好赞誉,还在学校的审核性评估中赢得了评估专家的一致好评。

近几年,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教学工作量也是成倍增加,他每天除了完成正常教学任务,还要亲自制作教学标本,课余辅导学生,几乎一天要超过10多个小时在解剖学实验室内。他先后承担过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7门课程,年均完成教学工作量500余学时。随着学校招生的变化,有了许多新的专业,如康复医疗专业开设的《功能解剖学》、《人体运动学》等新课程,他毅然地承担了新课程的教学任务,广泛收集讲课素材,认真钻研新教材,撰写教学大纲,查找资料,认认真真写教案、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保质保量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作为支部书记带领全体党员发挥先进模范作用,多次获得表彰:2012年7月获得“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2013年11月获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2016年6月获得“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2019年再次获得“济宁医学院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2019年度人体解剖学教研室获得济宁市“工人先锋号”等荣誉;所在支部被学校列为首批“过硬党支部的培育单位、2019年成为山东省委高教工委首批“党建样板支部”培育单位。

二、行为世范、教书育人

从教32年来,他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学工作的根本任务,把教书育人作为自己至高无上的事业,而“言传身教”是他教学过程中一贯奉行的作风。

在人体解剖学教学实践中离不开被尊称为“大体老师”或“无语良师”的人体标本。新生进入解剖学实验室的第一堂课,他总是要带领学生向大体老师举行感恩追思活动,引导学生思考人生价值,强化医学生的“医德仁爱”之心,让他们体悟“明德、仁爱博学、至善”校训的真谛,深思“常修从医之德,常怀律己之心”的挚言,加深了对“健康所系、生命相托”誓言的理解。他常常告诫同学,医学生能够进行遗体标本的实地解剖,是社会赋予医学生的一项特殊权利,更蕴含着遗体捐献者的勇敢、坚强、无私奉献和大爱精神。他们是教会我们人体结构知识的真正老师——“无言良师”。

细微显真情,平凡塑仁心。人们常说,学校无小事,事事皆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他总是在运用人体标本的每一个细节都做到小心、细致、耐心,对待人体标本就像对待有生命的人体一样,用自身的行动去感染和教育学生珍惜人体、敬畏生命。有的学生畏惧人体和福尔马林气味,上实验课时不愿接触人体标本,他从不是去批评他们,而是耐心地开导,并亲自示教、示范,有时候手把手教他们如何正确使用解剖器械去解剖人体结构、如何去观察解剖结构。

他不断更新教育理念,积极探索和研究教学方法,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力争精益求精。他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将PBL、Sandwich教学法等新教学方法运用于教学实践中。注重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重视临床思维分析的培养,积极创设问题情景,进行探究性教学,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临床实际问题,从而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互联网+大潮中,积极探索移动信息化教学的新路子,在校内首先将移动信息化教学平台蓝墨云班课运用到人体解剖学的教学实践中,让学生通过互联网和学习资料,加以探究式学习,围绕知识点推导、求证和建构知识,并在课堂上展示。辅以课上讨论和老师答疑解惑,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也十分注重科研工作,各项成果斐然。近几年,先后承担了多项省校级教育教学课题、科研项目;发表论文10篇,被SCI收录3篇;荣获山东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第二位);主编“十三五”规划教材1部、5部辅助教材,参编和副主编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国家级精品课程教材10部。

三、特殊事业、默默奉献

选择了这个职业,就选择了奉献。众所周知,福尔马林就是甲醛溶液,对人体有毒性,能强烈刺激黏膜,具有致癌性、属于高毒物。在解剖学实验教学中几乎天天面对各种各样的人体标本,长时间承受甲醛刺激性气味的侵蚀,教学环境比较恶劣。久而久之,人体解剖学教学被戏称为“流着眼泪上课”,许多人都是敬而远之。几度春夏秋冬、寒暑交替,人体解剖学教研室的教师人来人往,而他一直坚守在这个“特殊的”教学岗位。

人体解剖学教师不仅仅要完成教学任务,还肩负着为教学筹集和制作教学所需的人体标本。医学生学习所用的人体标本是真正的“无语良师”,他们全部来自遗体捐献者,医学的发展和人体解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都离不开遗体捐献者的无私奉献。

作为一名解剖学工作者,他积极参与和做好红十字会“关爱生命捐献”事业,做好捐献遗体的接受工作,用心、用情、全力为遗体捐献者及其家属做好服务工作。对于遗体捐献,很多人“讳莫如深”,而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也常常不被人们所理解,他常年从事这样一份特殊的工作,所能做到的就是满怀着对遗体捐献者的敬重和感恩,尽善尽诚完成捐献者的“爱心”意愿。每天保持通讯24小时畅通,一年四季,无论酷暑寒冬、刮风下雨;无论节假日,只要有捐献电话总是第一时间响应。协调接收遗体车辆,安排接收人员,亲自去医院或殡仪馆接受遗体捐献者。接受到的遗体要经过登记、清洗、消毒、防腐处理及妥善保存等工作,以备解剖学教学和医学研究之需。

2013年学校党委原书于叔奎病逝后,尽管已是晚上11点多,他依然亲自陪同省红十字会济南眼科医院的工作人员到济医附属医院完成了老书记捐献角膜的遗愿。他亲自参与老书记遗体病理解剖和保存工作,完成了老书记把遗体捐献给学校教育和科学研究的遗愿。近几年接受了四十余例遗体捐献者,为学校的教学工作贡献了一份力量。

四、关爱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实践中把社会热点现象的剖析穿插在课堂教学中、担任卓越圣地医师班学业导师、积极为同学联系教学医院进行观摩学习、担任大学生创新创业实验大赛指导老师……他始终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打动学生、感化学生,倾心做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领人。

组织学生参观生命科学馆是每学期的“必修课。特别是缅怀学校党委原书于叔奎同志,宣传于书记无偿捐献遗体的大爱精神,激励和教育同学刻苦学习,引领年轻学子迈入医学圣殿。今年清明节前夕,组织了“感恩追思无语良师,博爱传承弘德善医”主题教育,多家媒体进行了广泛报道,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利用周末时间组织学生参加“感恩追思无语良师”活动,面向遗体捐献者纪念碑进行庄严的医学生誓言宣誓活动,使同学们接受一场深刻的“大爱教育”,更加尊崇“无语良师”,更加珍惜宝贵的学习机会。

教育的目的是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让医学生成为“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的践行者,他始终利用一切资源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创造条件。业余时间他积极指导学生练习人体结构绘图,自2016年以来连续举办了3届大学生人体解剖学绘图比赛,通过比赛加深了学生对人体结构知识的理解,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又起到了美育的效果;多次组织生命科学馆观后感征文比赛等活动,取得了广大师生的赞誉;组织举办每年一度的学生动手制作人体结构模型、人体标本制作的活动,将所学知识与动手动脑相结合、与劳动相结合,既陶冶了情操又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2017年5月带领学生参加济宁市红十字会博爱周活动,极大激发了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投身公益事业的热忱。

五、科普教育、服务社会

济宁医学院生命科学馆拥有大量的人体标本、先进的人体结构展示设备和数字化系统,真实直观地展示了生命孕育、优生优育、人类进化发展及疾病发生过程,体现了深厚的医学人文和美学思想。它是学习生命科学的殿堂,又是进行生命伦理科学的基地,他主动担负起“普及生命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进行健康教育、服务于大众”的责任。2016-2019年先后与济宁市唐口闫寺小学、济宁学院附属小学太白湖校区和济宁学院附中师生联合组织的“大手拉小手,敬畏生命之美”活动;2018-2019年为济宁市海达行知学校近4000名学生进行生命科学教育活动。义务为中小学生讲解生命科学知识,让同学们感知生命之美,敬畏生命之重,激发了学生们对医学生大学生活的憧憬与向往,加深了对医生这份职业的理解与尊重。

“教授学生不仅仅要有一碗水、一桶水,更要有一池水。一碗水、一桶水是对教师能够给予学生专业知识的基本要求,而一池水是希望通过对专业知识的传授,引导学生们领悟到医学的真谛、领悟到对生命的敬畏,真正成为一名德医双馨的人。”在从教的道路上,徐旭东将牢记教书育人的使命,始终坚守着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初心,全身心地讲好每一堂课、做好每一次实验。